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山西省农科院农技推广示范行动结硕果
日期:2024-04-23 作者: 政策法规

  山西省农科院院长刘惠民(左一)、副院长陈明昌(右一)陪同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右二)考察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

  春节前后,山西省农科院参加“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的数百名专家仍在全省各地农村奔忙,推广他们的技术成果,为农民致富传经送宝。自2009年以来,该院已组织了300多名科学技术人员到全省80多个县(区)农村蹲点搞服务,目前已有150多个优良品种和1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长期以来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不足,水资源十分贫乏,加之农业科学技术含量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严重影响到全省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使山西尽快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2009年,山西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刘维佳,通过充分调研,提出在全省实施 “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项目”,并以省农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为技术支撑,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在全省不一样生态区,选择并组织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和针对性强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内容涵盖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和棉花、畜牧、瓜果蔬菜、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领域。通过农技推广示范行动,建设一批农业科学技术示范样板,集成应用一批关键技术,组装配套一批新的种植模式,造就一支现代化高素质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队伍,形成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领全省农业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项目实施以来,省农科院依托自身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开展了大面积示范引导,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可观效益,使得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省农科院技术推广处处长张克强和记者说:“2009年之前,院里每年投入农业科学技术示范推广的资金不到100万元,涉及面积不到20个县,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约为50%左右。该项目实施2年来,共投入近1200万元的推广示范资金,科技示范县已发展到目前的80个,参加技术示范推广的科学技术人员增加至300多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已达到209万亩,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累计培训农民达100万人次,2010年新增经济效益可达9.02亿元。”

  为使示范行动扎实推进,山西农科院在国内率先实行农业项目管理首席专家负责制,确定了“示范行动示范项目首席专家示范户推广户辐射带动户”的实施路线。首席专家对其所承担的项目全权负责,包括技术决策、经费使用、岗位专家确定、服务的品质、社会经济效益与考核工作等。随着高产高效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种植高产纪录也不断被他们刷新。

  在文水县,108亩耐密植玉米新品种“强盛51号”高产示范田,实收亩产1224.9公斤,刷新全省玉米高产纪录。洪洞县马三村大面积优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超高产示范田,最高亩产634.1公斤,创全省水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大同县1200亩脱毒马铃薯优质丰产技术示范田,2010年平均亩产5000公斤,创全省马铃薯高产纪录。临猗县牛杜镇王景村推广示范“中植棉2号”高产栽培技术,亩产籽棉375公斤,创全省棉花高产新纪录。寿阳县景尚乡禹家寨村500亩露地甘蓝采用无公害高效生产综合技术,亩产达到6450公斤,创全省旱地结球甘蓝最高产量水平。

  随着规模经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法,省农科院在技术推广示范行动中,逐步探索出科技与种养大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农业科学技术园区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实现了双赢或多赢,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科技与大户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定襄县神山乡卫村农民胡梅花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500亩,示范行动玉米项目组与之对接后,引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多个优良品种,使其玉米产量由过去亩产600公斤提高到亩产820公斤。通过配套各种农机具,每亩节约近200元,实际增收55.9万元,是过去的3倍。

  孝义市东盘粮村农民企业家马力侬,把全村4292亩土地流转集中经营,与示范行动项目对接后,3300亩玉米和高粱全部选用优良品种和配方施肥技术。从耕种到收获全程实行机械化作业,农机农艺配套。玉米亩产700公斤,高粱亩产760公斤。200栋节能日光温室,栋收入4万元。以上两项合计收入1012万元。

  科技与企业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沁州黄小米集团是山西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虽然企业给农民下订单,但是种植谷子间苗特别费工,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示范行动项目组与其合作后,采用谷子化控免间苗新技术,使亩节省本金100元,亩增产20公斤,增收80元。两项合计亩增收180元,农民增加了收入,企业扩大了基地,实现了双赢。

  示范行动酿造高粱推广项目组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汾酒集团、水塔醋业、示范区农民三方签订合同,项目组负责品种供应,提供技术服务,企业按优质优价收购高粱,农民获取稳定收益。2010年在清徐、汾阳、沁县示范5300亩,推广9万亩。共生产酿造专用高粱4600万公斤,企业使用后,提高出酒(醋)率3~5个百分点,增加产值3000余万元。

  科技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山阴县郑庄村,多年来村民一直采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方式,玉米平均亩产量仅400公斤,效益低下。示范行动项目组入驻后,帮助成立了山阴县正泰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户数227户、1200人,入社耕地4430亩。重点示范推广“2MBJ-1/3机械精播渗水地膜VVV型覆盖旱作新技术”,选用玉米新品种“大丰26号”、“强盛16号”等。2010年示范种植3000亩,平均亩产800公斤,比过去翻了一番,亩纯收入1000元,总收入300万元。

  万荣县振和苹果科技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有果农400余户,1000亩苹果园,由于树龄老化,病虫害严重,亩收入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示范行动项目使用高光效树形改造老果园,延长果园经济寿命20年以上,优质果品率90%以上。2010年亩产达4000公斤,亩收入1.12万元,是过去的3.5倍。

  科技与示范园区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山阴县古城镇佳联农牧示范园区拥有6000亩盐碱地,其中一半属重度和中度盐碱地。发展养殖所用饲草全部外购。示范行动项目组与之对接后,进行“改碱种草养畜还田改碱”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改良后重度盐碱地示范田饲草高粱亩产2825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066.2公斤,中度盐碱地饲草玉米亩产4258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301公斤。2010年建成的我国第一个内陆干旱盐碱区耐盐百亩植物园,引进并展示盐生植物种类268个,涉及乔木、灌木、花卉、药材、牧草、绿肥、农作物等7大类。

  省农科院大举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为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山西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动力。该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明昌深有感触地说:“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慢慢的变大,但目前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只有不断拉近专家和农民的距离,让农业科研课题与农业生产不脱节,科学技术人员才会有大的作为,农民群众才能得到科技带来的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