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康普森生物创始人:做农业领域基因检测的价值和挑战
日期:2024-03-14 作者: 政策法规

  近几年,农业领域出现了慢慢的变多的创新者,生物科学技术正在与农业深层次地融合,促进农业在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不断提升。

  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康普森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头部农业基因测序数据服务提供商和精准育繁服务运营商,创始人刘继强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基因组检测相关的工作。

  康普森生物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成果转化合作,率先开发出符合中国农业产业体系和需求的分子育种等基因组检验测试产品,开拓了自主育种之路。如猪SNP分型芯片 “中芯一号”基因芯片、中国地方鸡种SNP分型的中高通量芯片“京芯一号”、中国蛋鸡品种的基因分型芯片“凤芯一号”、“盐池滩羊基因(SNP)鉴别判定技术”等。目前康普森生物的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种业公司、养殖户和种植户,如金新农、赤峰家育等知名育种公司。

  「明亮公司」近期与董事长刘继强康普森生物围绕基因检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在他看来,在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方面,农业和医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医学可以没有“上边界”,但农业必须要有“上边界”。

  “农业要注意成本控制,这是我们做基因检测碰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他表示,目前的价格在农业产业上已能规模化应用,未来要利用先进生物科学技术手段和体系化管理,降到更低。

  “把价格降下来和建立国产自主品种,是我们做的最有价值的两件事。”他表示。一是,在价格上,此前基因检验测试价格极高,康普森把成本降低了;二是,公司把物种资源信息国产化了,打破了国外基因组信息垄断,构建国内最大的动植物基因组、表型、系谱数据库,公司成立了国产数据库,提高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全产业链提升效率。

  刘继强简单用乳牛来举例,2008年以来,全国奶牛群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全国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8300千克,较2008年增加了3500千克,增幅达73%,总体遗传改良成效显著,这得益于不断的提高的由基因测序推动的生物信息化的健全繁育体系完善。给农户提供好的品种及精细化养殖的饲料,在优良品种的价值上提供品牌价值,综合提升农户收益。

  然而,基因检测在中外任旧存在一定技术“时间差”,中国尚处于刚发展即将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国外处于成熟稳健增长期,中国需要在未来5-10年努力去追赶成为领跑者。

  造成差距的问题大多为技术封锁和国内养殖环境:一是新技术出来会先被国外限制;二是,国外多数是集约化养殖,中国主要处在散户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只有集约化企业才能想要科技力量降本增效,这是关键。

  在这一领域未来想要领跑,国内的机会在于规模效应——无论在猪业、禽业还是水产体量都巨大。

  目前康普森产品体系涵盖了从祖源代到商品代产品,全覆盖了动植物和水产。公司依据不同的物种、应用、客户和场景开发不一样的产品,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库,拥有国内机器学习最高效和准确的遗传转化分析能力,是2022年北京唯一一家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名单的分子育种服务企业。

  “现在自主开发基因检验测试产品中猪和鸡营收占比较大。”他表示,这样的产品主要做品种鉴定和血统鉴定,既可以做祖代又可以做商品代,可帮助打假,规范中国畜禽种业市场。据悉,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与康普森开展深度合作,“中芯一号”SNP育种芯片的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被应用到川乡黑猪育种,培育了首个华系第一父本种猪(川乡黑猪), 填补我国无自主知识产权父本品种的空白,初步实现杜洛克公猪的国产替代。

  除了育种之外,康普森生物的核心竞争力也来自于算法和数据。康普森生物通过累积的品系数据,以及专有的表型分析、预测育种和环境建模算法,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表型,缩短品系培育时间,以在提高产量、增加营养物质、改善口感、增强抗逆性等多方面特性积累know-how,通过平台的机器学习算法,让农业生产更可持续。

  “数据和算法是我们最强壁垒,基础数据层需要一些时间积累,解读需要产业深度挖掘价值,未来延展应用包括猪价大数据报告预测、动物疫病预警预测、搭建全国种畜禽交易买卖平台,由底层技术去驱动未来精细化场景扩充。”刘继强表示。

  从基因跨越到表型,数据准确和算法优化是关键。从纷繁复杂的基因组数据中,提炼出具有指导生产意义的商业决策,需要硬件、计算、生信分析及算法优化综合得出。脱离以往传统人工计算,康普森生物引入了自动化软件,输入数据后15分钟就能得出精准结果,后续还将引入自动化设施逐步降低成本。

  在整体定位上,康普森生物定位为国内头部农业基因数据服务提供商和精准育繁服务运营商,目前是国内唯一覆盖农业基因测序全产业链应用服务的农业生物科学技术公司。据介绍,康普森生物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库,拥有国内机器学习最高效和准确的遗传转化分析能力。康普森生物搭建了适配多场景的高通量测序平台,通过基因芯片、液相捕获、质谱平台、KASP平台等不同技术方法合理为客户开发产品及提供检验测试服务。

  在产学研转化上,一是能算出效益,二是有可执行性,刘继强认为,“一定要让企业家看到这一个事能推且能看到效益,初期融入多主体参与,才能更好推进落地”。

  近年来,农业赛道也在逐渐获得更加多投资人的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孕育着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数字化和生物科学技术快速改造,才能够服务于中国更加长远的发展需求。

  “面对未来的人口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科学技术已经没办法充分满足对其质和量方面的需求,基因测序拉动育种的创新则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功能实现和效率提升。”刘继强总结到。

  Q:为何切入到农业领域的基因检测赛道里,这个环节在整个产业链里价值如何?

  A:做基因检测跟我个人经历有关。我最早在上海生物芯片中心做基因检测,我是第一批从事商业化基因测序的人之一,所以之后做了基因检测。最早基因检测都是在医学上应用,但我是农大毕业的,很多农大客户也会来找我,(问)能否给农业做基因检测。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基因检测的应用场景范围比医学更广,医学只能查劣,但农业能查优、鉴定品种。农业领域中基因测序应用场景众多,从功能基因挖掘到遗传机理研究,从祖源分析及生长性状分析,从疾病防治应用到品种鉴定等等。康普森在植物领域内细分场景内配置了不同阶段的产品,确保服务质量,如搭建了亲本数据库建设,饲草种子快速改良,种子销售环节鉴定品种真实性等;在动物领域搭建了种质资源数据库推进了华系品种建设,从曾祖代到祖代到父母代到选配与留种提供了快速选育依据,并在养殖育肥环节中为疫病防治提供支持。

  医学还有临床门槛,但农业不存在临床、市场规模又大,做农业基因的当时也只有我一个。

  A:刚开始是没有付费方,因为大家认为农业付费不及时,农业和医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医学可以没有上边界,但农业必须有上边界,农业的价格不能高,这也是我们基因组做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农业有很大的应用场景,有人也愿意用,但在价格上有很大边界,刚开始基因测试价格很昂贵。

  康普森这两年一直在努力的是想办法把成本降下来,让客户能用得起,算得出效益。这里面的转折在于,伴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地理政治学变化和粮食安全需求,中国农业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散户式农户正快速退出行业,规模化农场急需精准解决方案,补充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夯实全面振兴的种源根基。

  A:大型种业公司、养殖户和种植户都是我们的付费方。基因检测是有效的工具已成为产业共识,伴随价格下降,规模化应用还会促进扩大。

  A:我们刚开始做时,大家对基因组并不排斥,国外也做了效果也很好,但大家碍于成本价格都处于观望状态。

  我们在初期的策略是去推广就是先以一定优惠的价格给大家做,等有效果了,大家再付费,这两年效果出来了,量也开始起来了。我们最开始的客户是头部几个公司,像金新农、赤峰家育等,也是我们最早成立联盟的那几家。B端客户有足够市场量以及杠杆效应,我们先从B端夯实业务,从基因测序开始延展全链条服务模式。目前公司也开发了C端产品,但要依据市场实际的需求情况再进行后续布局。

  A:我们做的两件事比较有价值,第一是把成本降下来,让大家用得起,这也是最大的一件事,以前检测成本极高,这是没法做的,我们把成本大幅度下降;第二是,我们把物种的资源信息国产化,国外虽然物种是一样的,但基因组数据库完全不一样,我们建立了属于中国自己的数据库,结果更准确,成本更低。

  我们库里都是自己开发的产品,且库里的数据也有壁垒的,拿到了库也不一定用得了,不一样的物种有不同算法,这需要积累多代系进行多次校正与优化后才能进行产业应用。

  A:中国能养牛的地方很多,出来的牛肉品质也不差,但在销售价上低价低不过国外,高价高不过国外,处于很尴尬的位置。

  牛的主力品种来源也都是国外,来了中国长期适应中国了,可是在品质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别。另外,这两年牧场也由散养变成了圈养,内蒙古原来都是散养,现在都要求圈养了,圈养和散养的品质也不同,这都造成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不高。

  国内很多养牛的大县没有自己独立品种没有品牌,牛肉也买不上价格,在养殖过程中,个体农户的养殖技术和体系不完善,市场跟不上被淘汰了。养牛效益要能上来一是要给农户养好的品种,出来之后能卖好的价格;二是要在吃饲料上不费心,怎么能让他们在当地种出更适合养牛的饲料,需要改良品种,最好是一两年见效,这时候基因组就要发挥作用了,通过基因组快速的改良适应,就能做到。

  还有一块是,做鉴定,做了鉴定,就能有品牌价值,销售价格也能提升,农户收益提升了就愿意养牛了。我们跟国内养牛的公司合作也很多,客户有上千了,我们在推广上是广泛性推广,我们就几百家大小企业一起推,让大家共同看到效益。

  A:国内属于刚发展,刚处于要放量的阶段,国外属于成熟持续性发展的阶段,拿时间来算得话,现在国内和国外差了5-10年。但中国体量很大,中国一年出来14亿头猪,全球的出品中国就占了50%,最后决定发展速度快慢的还得靠量。

  现在有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新技术出来,国外会限制中国使用;二是跟中国的饲养和养殖条件有关系,国外多数是集约化种植养殖或是家庭牧场,中国更多是散户经营到集约化的过程,这两年集约化的牧场养殖场才多起来,这些集约化企业才有机会想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降本增效,节约时机和人力出产更好的品质,这是关键。

  现在国内养殖都要靠集约化生产,一方面,更多农民进城务工了,打工比养殖赚钱,人力不够需要集约化;二是,个体户养猪环境污染很大,养牛对草场伤害很大,中国为保护环境和优化成本也需要集约化养殖。

  我们早期合作的几家企业,合作至少5年多了,经历了有两三次猪周期,这一些企业一开始就做基因检测,他们的猪场受过几次猪周期收益上都没什么影响,而且公司持续在增长,科技的力量能够穿越周期保驾护航。

  中国在技术上超车其实是很容易的,中国在技术上其实不落后,主要是观念问题,早期多投入一些实际上很快能超越国外,如果都等着别人做,那等待时间就长了。

  A:康普森产品体系涵盖了从祖源代到商品代,我们全覆盖了动植物和水产。我们根据不同的物种、应用、客户和场景开发不同的产品,使每个真正要做检测的客户都能得到效益。

  现在的育种基因检验测试产品中,猪和鸡是我们营收占比较大的。我们这个主要是做品种鉴定和血统鉴定,既可以做祖代又可以做商品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打假。我们每个阶段推的不太一样,比如猪和鸡推的稳定了,下个阶段要推的是牛和羊,在推牛羊时,我们会相应的把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的应用加快推广,因为现在饲料短缺和粮食安全都需要保障。

  A:每个基因都有对应的表征性状的呈现,比如高矮胖瘦,蛋白质含量等,这些对应关系是跟基因是相互的,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对多的,哪些是核心的,哪些是非核心的,关系有多密切,物种再不同时期有不同关系,比如胚胎时、出生时和成熟时,都有关系,哪些有改变,哪些是贯穿核心的,哪些只是中间过程,这都根据物种不一样阶段不一样,算法也是非常不一样。

  这个算法是最大的壁垒,因为这个需要时间积累。时间经验和专业的人才去积累know-how,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到,买了想用也得找专业的人去用,这是最大的核心。

  不管是农业基因检测还是医学基因检测,理论上都是这样。现在全球技术都很开放,或者A技术和B技术无非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达到不一样目的,但路径和目的要达到还要靠这些后期信息,医学上也是,比如某个肿瘤,哪些基因能决定这个肿瘤再基因检测上有成千上万种算法,但到底哪个基因决定哪种肿瘤,就看谁的数据库准,最后诊断就更准确,诊断率高治愈率就高,这是关键。

  A:我们有很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检测之后,我必须了解到基因和表征的对应关系,传统办法是专业技术人员去算,需要很多人分析需要很久。现在我们把它做成自动化软件,你只要把数据输进来,15分钟就能给到结果。它也是个软件,只是这个软件是针对基因检测的,里面有算法,输入数据就能得到结果。

  我们现在降本,一是本身我们还有内部技术和商业上有很大降本空间;二是借助一些先进的自动化设施来降本,这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成本在持续降低,配合市场反馈进行定价策略。

  另外,我们的数据库存在充满前景的延伸应用,包括猪价大数据报告预测、动物疫病预警预测、搭建全国种畜禽交易买卖平台等,利用生物数据更好指导产业发展。

  A:狭义的科技公司只是针对某个技术去发展,我们大家都希望发展的方向更多是全链条服务。比如从最上游产品的开发开始,可能就用了十几种技术,这些技术开发具有同样效果的产品,目的是在不一样的产品应用上都有很好的价格和效果,不同技术其适应的点和范围不一样,农业是广泛性行业,到下游就是要服务好从曾祖代到商品代的产品。

  A:比如有的企业要解决蓝耳病的问题,有的要解决增量问题,有的要解决抗寒抗旱问题,我可以针对不一样需求给不同定制方案,并不是给所有企业都一样的数据,我是给不同的方案,针对不同企业不一样的地区做不同方案和数据。每家都有多元化需求,也是不一样付费组合。

  A:还是前几年的技术不能给公司能够带来效益,操作也不简单化,这些技术就被市场淘汰了。现在大家对农业的投资氛围也还可以,热度也起来了,但整体还是在观望阶段,毕竟农业长期以来都是慢收益回报率的行业,我们预期农业是要1-2年起来。

  现在市场环境也不错。内部环境是消费的人在疫情之下更关注健康了,市场上出来很多功能食品,还有很多企业在疫情下不行了要重组,很多企业就不能慢慢去养需要技术来提高速度和品质,增强市场占有率;外部环境是物资流通也更畅通了,中国需要更加多信息沟通,用科技去养殖,不能闷头去做。从大趋势来看,农业会在1-2年起来,目前布局和介入是非常合适的时机。

  A:我们目前正在融资。整个市场已经开始放量,我们希望融资能把产能提到最高,这样才能去放量。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新农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