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要耐密、要机收这些玉米品种好!
日期:2024-02-16 作者: 新闻中心

  围绕玉米生产“一机两改一保障”的技术发展的策略,2014年度,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各个综合试验站接着来进行品种筛选和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增加了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指标测定,采用双密度产量关联分析、产量——生育期双向平均值分析方法、产量——籽粒含水量双向平均值分析方法,筛选和鉴定出高产、耐密、抗倒、抗病、早熟和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以适应当前玉米密植与机械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需求,为玉米品种更替与区域化合理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品种筛选试验和耐密性鉴定试验方案分别为:一、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包括最新国审、省审、即将审定、上年度品种筛选试验表现较好的品种和进入国家(或省)区域试验表现突出的组合20个左右。使用高密度,黄淮海、东北和西北分别为6500、5000~6000和5000株/亩。二、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在上一年品种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尤其强调耐密抗倒和生育期适宜)的8-10个品种,黄淮海设置5500和6500株/亩两个密度,东北、西北区域分别在区域试验密度基础之上增加1000~1500株/亩。

  黄淮海区域品种筛选和耐密性鉴定试验根据结果得出,黄淮海地区应继续推广“郑单958”和“先玉335”。

  品种筛选试验根据结果得出,黄淮海地区可扩大引种试验,并逐渐推广“先玉668”、“登海618”、“先玉808”、“新单61”、“农华101”和“荃玉1233”等新品种。

  东北区域东北地区由于各试验站的生态区域性差异大,所选品种和密度设置不一致,故推荐每个试验站筛选试验表现最好的一个品种。总体上在辽宁和吉林仍应继续推广“郑单958”和“先玉335”,建议加大各试验站表现较好品种的推广力度。

  西北区域西北地区应继续扩大引种试验,逐渐推广“CX712”和“陕单609”,这两个品种在西北地区连续2年的筛选试验中表现突出,建议同企业结合,增加试验点数,加快和扩大试验与推广。另外,“瑞普908”在该区域的品种适应性较好。

  2010年至2014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对从全国及部分国际公司征集到的甜玉米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在筛选试验的基础上,每年对广东的主导品种和应用面积大、区试或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的10个新品种进行增加1000株/亩的双密度、三重复鉴定试验。5年累计种植筛选品种218个,耐密鉴定品种50个。品种鉴定主要以产量为主,兼顾商品外观(秃顶、长度等)。其中品种筛选试验通过测产、食用品质鉴定,种植密度3400株/亩;耐密抗逆鉴定试验密度为3400株/亩和4400株/亩,考察指标为产量、密度增加后产量和商品性变动情况,筛选鉴别判定的结果如下。

  2010年以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每年征集全国各地通过审定的40~50个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种植密度3500株/亩,主要考察产量,兼顾商品外观(秃尖等)。在筛选的基础上,每年选择10个品种进行增加1000株/亩的双密度(3500株/亩、4500株/亩)、三重复的耐密性试验,主要考察密度增加后的产量和商品性变动情况以及食用品质等,均以“美玉8号”为对照。5年累计种植筛选品种220个,耐密鉴定品种52个。

  自2012年起,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相关试验站开展了糯玉米新品种(组合)的联合鉴定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种植密度按当地省区试的密度,以“渝糯7号”为对照。2012年,8个试验站的21个品种参加了联合鉴定;2013年,12个试验站的25个品种参加了联合鉴定;2014年,9个试验站的20个品种参加了联合鉴定;2015年,10个试验站的26个品种参加了联合鉴定。

  综合近几年的新品种筛选、耐密性试验和联合鉴别判定的结果,初步推荐适合西南及南方区种植的糯玉米品种有:“渝糯930”、“美玉糯16号”、“浙甜糯615”、“京科糯2000”。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方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详细】

  【擘画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