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品种介绍(二)
日期:2024-02-07 作者: 销售团队
贝博ballbet体育网页版

  以自选系B871(Sul)为母本,自选系509(SulS)为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12月通过审定。

  出苗到采收青穗约80天。全株18片叶。株高约228厘米,穗位80厘米。花药和雌穗花柱均为黄绿色。果穗筒型,长19厘米,每穗14~16行,穗轴白色。鲜籽粒淡黄色,鲜百粒重31克,可溶性糖含量为12.55%。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倒伏。每公顷青穗产量13090千克,鲜粒产量6865.5千克。茎叶产量3万~3.5万千克/公顷,含糖量7.5%。

  种植中设隔离区,也可进行时间隔离,以提升产品质量;4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皆宜:每公顷保苗5万株;种肥用磷酸二铵,每公顷150~230千克,结合中耕用硝铵350~450千克做追肥;抽丝后22至26天采收青穗。适于长春、松原、白城、通化、吉林、四平等地种植。

  在沈阳地区全生育期为95~97天,鲜穗采收期为75~77天。幼苗叶鞘紫色,苗壮,拱土力强。分蘖力强。植株可见叶12片,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株高195厘米左右,穗位高约67厘米。雄穗发达,颖浅紫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花柱淡粉色。有双穗性,双穗吐丝近100%,但不属于多穗类型。果穗近筒型,苞叶较长,顶部有小箭叶。鲜穗长17~20厘米,穗粗4.6厘米,轴白色,行列整齐,无秃尖。粒大,饱满,白色。平均净穗重200~250克。适于密植,在肥水较好的条件下,亩产鲜穗7%左右,赖氨酸含量为0.48%,蛋白质、氨基酸总量都高于普通玉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较抗大、小斑病。灌浆期高抗金龟子。

  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播种时一次施入。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甜玉米品质和产量;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为确保籽粒品质,应与普通玉米和其他甜玉米至少有5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授粉后18~20天是最佳采收期。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宜在辽宁省及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沈阳农业大学于1990年以沈农甜9391为母本,沈农甜9318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种。199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全生育期约90天,出苗至采收鲜穗需75天。幼苗芽鞘绿色,叶片浅黄色。株高约180厘米。雄穗分枝8个左右,颖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带有小箭叶。果穗长筒型,长约19厘米,粗4.7厘米,轴白色,平均穗行数14行,每行约35粒。籽粒金黄色,单穗粒重200~250克。籽粒蛋白质含量11.0%,脂肪6.86%,含糖15.4%。鲜食具有甜、粘、嫩、香的特点,适口性好。根系发达,不倒伏。不早衰。较抗大、小斑病和黑穗病。灌浆期高抗金龟子和鸟害。在1993~1994年生产性试验中,平均亩产去苞叶鲜穗850千克。

  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甜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为确保籽粒品质,应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甜玉米至少有5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授粉后18~20天为最佳采收期。制种时,父母本行比为2:6。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播,7天后播第二期父本。母本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亩,及时去雄,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适于在辽宁省及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选育。属于普通甜玉米(SulSul)类型。以遗甜56为母本,遗甜220为父本杂交而成。组合初配于1981年。经过一年评比、鉴定,二年品种比较试验后,由五位专家品尝、鉴定,认为品质优良,抗病抗倒,能够直接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和推广种植。

  在北京春播,播种至出苗12天左右,出苗期至吐丝期58~61天,吐丝期至采收期22天,采收期至种子成熟期35~38天。总计,播种期至采收期为92~95天,播种期至种子成熟期达127~133天。植株总叶数20~21片。种芽顶上力较强。叶鞘绿色,第一片叶卵形。叶片绿色,较直立,叶片与茎秆夹角一般为38°,穗上部叶片夹角较穗下部叶片夹角稍小一些。穗下部叶片稍紧密,而穗上部叶距偏大些,显得叶片较稀疏。株高约1.85米,穗位高0.75米。雄穗较紧凑,分枝14~16个,小花颖壳绿色,花药红色,花粉量较大。雌穗花柱浅红色,吐丝集中,吐丝期与散粉期相遇良好,授粉结实正常。果穗筒型,苞叶紧实,顶有适度的旗叶,穗长18厘米左右,粗4.0~4.2厘米,12~14行,每行38~42粒,籽粒较深长,穗轴细长,白色。青穗外形好看,行粒整齐。嫩粒金黄色,甜粘可口,风味极佳。籽粒含糖量8%,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与美国甜玉米类似,而谷氨酸含量较多。成熟果穗筒型,苞叶紧,片数较少,籽粒黄色,千粒重185克左右。根系发达,直立性好。由于两亲本系分别来自墨西哥的温带Sul群体和美国温甜27542群体,都未带有热带的血缘,所以对光温反应一般。植株较健壮,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但感染丝黑穗病。较耐旱,授粉期花粉和花柱耐干热气候。不耐盐碱土壤。

  北京地区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3400株/亩左右;应注意隔离,以防止与别的类型玉米串粉影响其商品品质;要足墒下种,播量1.5千克/亩左右,播深约3厘米。亩产青穗一般为480~560千克,较美国Golden×Bantam组合增产15%以上。制种时,母本浸种12小时后晾干,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与父本行比为6:2或8:2。黄甜104适于北方地区春播和华北地区晚夏播。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宋同明教授选育的普通甜玉米品种。于1983年由母本32与父本56组配而成。

  该品种在保定地区6月18日播种,8月3日吐丝,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鲜穗。植株清秀,叶片平展。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90厘米,花粉量较大。穗长18~19厘米,穗粗4.7厘米左右,穗行数约14行,行粒数35~40。一般亩产鲜穗1000千克以上。抗大、小斑病等病害。较抗倒伏。适应性广。含糖量可达13%左右。口感好,适宜鲜食,加工罐头及真空包装等多种用途。

  种植时与普通玉米隔离或者避开和普通玉米花期相遇,以防止与普通玉米串粉而影响品质;合理密植,由于以采收鲜穗为主,每亩留苗3500株左右为宜;施足底肥,施种肥磷酸二铵10~15千克/亩,并于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千克/亩;在喇叭口期追施呋喃丹颗粒剂或毒土防治玉米螟,以保证果穗之商品品质。最适青穗采收期为授粉后20~25天,此时鲜穗籽粒口感最好,风味最佳。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宋同明教授1988年培育成功的全加强甜玉米杂交种,是世界上最新一代甜玉米类型。是Sw基因和它的糖分加强基因Se的双隐性纯合体。

  在北京春播抽丝期约69天,采收期87~92天。株高210厘米,穗位55厘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绿色花柱,花药淡紫色。柱状果穗,穗行整齐。籽粒淡黄色。亩产鲜穗可达750~1150千克。适时采收的果穗(水分含量25%~27%),籽粒还原糖含量7%,蔗糖含量16%,麦芽糖含量约1%,总糖含量23%~24%,比普通甜玉米高50%以上。水溶多糖含量32%,与普通甜玉米相当。维生素含量分别为:B胡萝卜素6.86毫克/100克、维生素E75.7毫克/100克、维生素B1133.3毫克/100克、B2380毫克/100克、B51.16毫克/100克、B6100.0毫克/100克、叶酸145.5毫克/100克。该品种高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抗倒伏。适应性很广,全国各地均可种植,且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甜单5号乳熟期以后,籽粒脱水较慢,适采收期比普通玉米长3~5天。收获后的鲜果穗,糖分向淀粉转化的速度也比普通甜玉米偏慢,货架寿命也偏长。该品种果皮柔嫩,食用品质优良,甜度高,适口性好,在多次甜玉米综合品质评定中夺魁。适合作为鲜嫩玉米直接销售和食用,也是速冻加工和做甜玉米罐头的优良原料。

  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注意防虫,以保证果穗商品品质;种植密度以3500~4000株/亩为宜。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育成。属于普通型甜玉米(SulSul)类型。杂交组合为遗甜185×遗甜83。组合于1988年育成。经过评比、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表现较好。较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经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普甜型玉米沪8701增产35%左右。1994年,经12位专家鉴定与品尝,认为品质优良,产量高,抗病抗倒,可以在北方有关地区和湘、鄂一带推广种植。

  北京地区春播,播种期至吐丝期约74天,播种期至采收期96天,播种期至籽粒成熟期131天。植株总叶数21片。种芽顶土力强。叶鞘浅紫色,第一片叶卵形。叶片深绿,株型较紧凑,穗位下部叶片较密集,穗上部叶片较稀疏。穗位叶片长78厘米,宽8.6厘米。穗上部叶片面积大,光合作用时间长,采收期仍呈深绿色。植株清秀,显得格外健壮。株高2.2米,穗位高0.9米。雄穗分枝14个,属半紧凑雄穗,颖壳绿色,花药黄绿色,花粉量适中。雌穗苞叶紧,顶有适度的旗叶,花柱浅黄色,吐丝集中。雌雄花期相遇良好,结实饱满。果穗筒型,长18~20厘米,粗4.2~4.5厘米,14~16行,每行37~43粒,籽粒较深长,穗轴细长,白色。青穗筒型,粒行整齐。嫩粒颜色一致,金黄色,含糖量8.6%,色、香、味、意、形俱佳。成熟果穗苞叶紧,籽粒浅黄色,千粒重约190克。在亩植3500株时,单青穗重为229~265克,亩产青穗约720千克。根系发达,扎得深,气生根多,直立性好,抗倒伏。对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丝黑穗病抗性强。授粉时期耐干热气候。不耐瘠薄。由于两亲本系纯属温带玉米血缘,所以科甜105对光、温条件的反应如一般蔬菜玉米。

  种植时应注意隔离,以确保其商品品质。制种时,母本系遗甜185先播5~7天后,再播父本系遗甜83,母本与父本行比为8:2。制种田生产的杂交种子,在适宜地区可达150千克/亩的产量。科甜105适于华北地区春播和夏播,也可在西北地区夏播。

  是国内第一个硬质型和甜质型亚种间的杂交种。其组合为北承选×东二选,母本选自北711×承18,父本选自“甜东二”。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邵景坡、付从贵等人育成。199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

  该品种为极早熟型,京津地区早春覆膜种植,一般80天可采收,夏播只需52天即可采收鲜穗。全株15片叶。3.5叶时开始拔节和穗分化,10~13叶时基部开始滋生分蘖。成株株高170厘米,穗位55厘米。株高1.0米左右时可见雄穗抽出,此后边拔节边抽雄,直到长够高度雌穗吐丝才散粉。主茎上有多个雌穗芽伸出叶鞘,苞叶有剑叶。果穗长18~20厘米,粗4.8厘米,穗行数12~16行。籽粒黄色,1/4为甜质型,3/4为硬质型。单穗鲜重0.25干克。耐低温能力强。斑病轻,抗青枯病,不抗粗缩病。

  该品种耐低温,早熟,故适宜各地(黄粒消费习惯区)早春覆膜种植。以京津地区为例,栽培要点如下:3月20日前后5厘米地温达到5℃时,选向阳地块,施足底肥,地膜覆盖播种;10叶期时将地表上的分蘖去除,但不要去掉叶腋中的雌穗芽;吐丝期预防玉米螟;尽早上市。授粉后13天便可上市,可获较佳的经济效益。但食用品质以授粉后18天为最佳。

  该品种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宋同明等育成。属加强甜玉米类型,甜度比一般甜玉米高。

  保定地区春播,播种到采收80~85天。全株19片叶。叶片较平展,色较深,株型清秀。株高230厘米左右,穗位约55厘米。雄穗分枝较多,花粉量大。果穗筒型,无秃尖,长20厘米,粗约5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40粒。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及茎腐病等。较抗旱。密植易倒伏。果皮柔嫩,食用品质优良,甜度高,适口性好。既可抢早上市作鲜食玉米,又可速冻加工,也可制成罐头,品质极佳。一般亩产鲜穗1000千克左右。

  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适宜密度3000~3500株/亩;施肥要足,一般在拔节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可亩施尿素15~20千克;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鲜果穗。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宋同明教授于1992年育成。母本534是由国外加强甜玉米杂交种中选育的二环系。经10多代连续自交而成。父本794是国外引进的普通甜玉米自交系转入Se基因而获得的自交系。199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糖分全加强甜玉米类型,是世界甜玉米类型中最新一代产品。因两个亲本均具有隐性糖分基因SW和它的主修饰基因Se,甜度比一般甜玉米高。

  在北京春播,从播种到采收81~83天,夏播73天。全株19片叶,叶片平展,略下披,色深绿。一般株高225厘米,穗位53厘米。雄穗分枝25~30个,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顶部有小叶着生,对果穗包裹严密。果穗柱型,无秃尖。鲜穗一般穗长20厘米,粗约5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5~40粒。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及茎腐病。感黑粉病,夏播尤甚。由于苞叶紧,高抗金龟子危害。较抗旱。密植易倒伏。在良好的田间管理条件下,亩产青穗700~1000千克。种植密度以3000~3500株/亩为宜。适宜采收期内(一般为授粉后20~23天),鲜穗总糖量为25.8%,还原糖9.7%,水溶性糖(WSP)为35.0%。维生素A0.84微克/克,脂肪酸6.06%,粗蛋白17.18%,籽粒赖氨酸0.35%,粗淀粉37.86%。果皮较柔嫩,适口性好。

  应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施肥要足。根据苗情和地力追肥,一般在拔节期,以氮肥为主,可亩施尿素10~15千克。由于该品种早熟,较抗旱,故在南北各地均可种植。在全国范围内,可春播、夏播、秋播,海南可冬播。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更好的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