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种业篇(下) 种业振兴成为时代使命“中国碗”要装满“中国粮”!
日期:2024-04-28 作者: 企业风采

  原标题:种业篇(下) 种业振兴成为时代使命,“中国碗”要装满“中国粮”!

  2021,是中国种业振兴元年,政策利好不断,地方积极做出响应。种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种业振兴成为时代使命。

  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成为三农时代强音,广大种业从业者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力争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让“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

  事件:6月10日 , 山东省委召开种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专题会议,邀请9名专家学者、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负责人座谈交流,为做好 “ 一粒种子 ” 出谋划策。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刻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解读:在河南南阳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动山东种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落实习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实践,理应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应有贡献。

  事件:7月 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解读:2021是种业振兴元年。这是继1962年《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印发后,中央、国务院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种业“破卡”刻不容缓。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事件:7月 19 日,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 1 号”在江西省上高县通过测产验收。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了“零的突破”,南方地区可以在 7 月下旬收割粳稻,人们今后有望提前一个季度吃上新粳米。

  解读:此前,我国所有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早籼稻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割。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表示,“将双季早籼稻品种改种为优质双季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2至3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事件:8月,河南多地遭遇强降雨,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关注和响应,全面加强灾情调度,启动国家救灾储备种子需求对接,根据河南省用种需求,多渠道筹措救灾种子,确保灾后恢复生产有种可用。各地种子企业积极捐赠种子及救灾资金,初步统计,山东、江西、北京、陕西、天津等地企业已捐赠种子 7200 公斤。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与河南省协同联动,根据灾后恢复生产工作进展,会同各省种业管理部门、种业企业、种子协会等扎实做好后续种子调剂和调运,全力保障灾后恢复生产用种。

  解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是重要的主粮产区,此次强降雨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相关农资企业全力支援,将河南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事件: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文件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主要涵盖农作物种业、畜禽种业、水产种业能力提升三个方面,为快速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了支撑。

  解读: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十四五”期间,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地布局,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优化提升、构建体系的原则,紧紧围绕种业振兴重点任务,聚焦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良种繁育四大环节,布局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标志性工程。

  事件:9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强种科技行动”发布会在海南三亚“南繁硅谷”举行。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作解读,副院长孙坦主持会议。会议发布了“强种科技行动”中长期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这是中国农科院实施“使命清单制度”后,开展的第一项重大科学技术行动,将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和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有力支撑。

  解读:“强种科技行动”的核心是实施“种业自主创新攻关、种业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种业科技平台建设”三大行动,聚焦“强基础理论、强核心技术、强种质保护、强重大品种、强粮食单产、强种源自给”六强目标,创新“任务牵引、团队作战、协同共享、多元投入、考评保障”五大机制,推动种业全创新链的整体跨越。

  事件: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21年初启动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修订工作,在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有关程序后,正式对外发布《国家级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和《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于10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后的审定标准,提高了品种产量指标,

  解读:修订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把好品种审定关,并适当提高审定门槛,对于解决品种多且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有重要推动作用。并有利于激励原始创新,提升品种选育水平,是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事件:10月22-24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会上指出要适当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强化品种区试管理,加大优良新品种展示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让好品种脱颖而出。会上发布了2020年度主要农作物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

  解读:本届双交会以“兴种稳粮保安全,固本强基促振兴”为主题,旨在凝聚行业共识,深化交流协作,广泛发动种业行业及社会力量,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

  事件: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发布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海萝卜、芹菜、维西糯山药、芮枣、大果型野生猕猴桃、达川乌梅、永兴棉花。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顶级规模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8个月来,各地各有关方面格外的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目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又重获发现。

  解读:遴选出来十大优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主要涉及粮、棉、果、菜等作物类型,对于促进种业创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事件:12月20日,种子法修正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修正草案二次审议稿拟逐步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当日会议听取了关于种子法修正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认为该草案在内的6项草案已很成熟,建议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12月24日,国家主席习签署第一〇一至一〇七号主席令。第一〇五号主席令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解读:此次种子法修正案审议通过,是种子法自2000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改。新种子法重点在于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新增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大假劣种子打击力度,完善侵权赔偿制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