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勇立创新发展潮头 唱响种业振兴新声——吉林省农作物种业振兴发展之路
日期:2024-01-25 作者: 企业风采

  小小的一粒种子,一头系着人民饭碗,一头系着国家战略,习始终牵挂在心。吉林省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十年磨一剑,推动种业振兴,为中国种子打造“中国芯”。

  如何推动种业振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粮食大省吉林,种业人用时间和汗水,探求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的答案。从“金奖水稻”到种业翻身仗,从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到种业振兴吉林先行,一粒粒浓缩着代代智慧、辈辈辛劳的吉林种子,让我们明白吉林种业振兴要靠“吉林种子”。

  2014年被视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元年,8年时间,“吉林大米”实现了从“好米”到“名米”的华丽转身,在国内市场树立了中高端品牌地位,成为吉林农业的新名片,我们沿着“吉林大米”发展的脉络溯源追流,就能看清其快速地发展的轨迹,蕴含着吉林种子深刻的印记。

  2018-2020年,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3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中,吉林省水稻共获10枚金奖,占全部金奖数的1/4,据全国首位,这些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吉林大米”影响力,更为“吉林大米”品质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我们回顾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时,就会发现这源于吉林种业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和深厚积淀,近十年来,全省共审定通过水稻品种384个,优质水稻种植面达总面积的80%以上。要保持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就要持续培育出好种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种子的遗传核心,是繁育种子的母体,保护好种质资源,才能培育出优良品种。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吉林省一直对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建国以来,依照国家统一部署要求,吉林省于1957年、1983年开展了两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了一大批农作物种质资源,全省累计保存作物种质资源近15万份,为选育优良新品种奠定了资源基础。去年初,农业农村部组织各省利用3年时间,开展新一轮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吉林省严格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开展了覆盖全省44个县(市、区)的第三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组织13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各地对种质资源普查有较高认识,制定的措施灵活,开展的工作扎实,取得的成效显著,目前共收集保存作物种质资源2946份,上交国家1448份。为及时保护新发现的资源,省级投入2500万元启动新建吉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北方粳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并依托现有的3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10个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逐步提升设施水平以及开发利用种质资源能力,提高选育优良品种水平,打牢种业振兴种源基础。

  吉林省在种业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基础,拥有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春)、国家主要粮食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中心、国家玉米大豆转基因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等实验平台,省农科院、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省蔬菜花卉院和各市(州)农科院,以及吉林农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等涉农高等院校等育种科研单位实力强劲,鸿翔、吉农高新、宏泽、垦丰吉东、禾冠、富民、云天化等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后劲十足。

  为更好激发种业科学技术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热情,近年来吉林省通过改革优化品种试验审定制度,在原有公益试验基础上,先后开通绿色通道、联合体和特用品种等试验渠道,每年受理各渠道参试品种2000个次以上;“十三五”以来吉林省累计通过国审和省审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达到1677个,其中:翔玉998、吉单66、吉粳816等诸多品种荣获科技成果奖。同时在科技成果怎么样找到“买”家,“买”家怎么样找到成果上狠下功夫,积极地推进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建设,开展“看禾选种”,通过品种展示示范和现场观摩活动,加大自育优良品种生产推广应用,仅2022年建立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10个、1070余亩,展示评价新品种756个次。

  吉林省种业科学技术创新正稳步向前,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制度优势,聚集全省优势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的科研力量,充分的发挥好资源作用,组织作物育种联盟快速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手,集中精力开展育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重大突破性新品种联合选育,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快选育更多产量上有新突破的农作物新品种,确保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同时,通过筹措各方面资金,加快2个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入驻园区,建成集育种科研、品种中试、加工仓储、销售物流、技术示范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创新高地。

  种业要发展振兴,离不开种业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为强化种业企业主体地位,吉林省制定出台《关于扶优做强种业企业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6个方面19条政策措施,努力扶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设立3亿元种业发展基金,已为4家企业投资4800万元;利用种业专项资金与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强种贷”业务合作协议,为30余家种业企业贷款3.68亿元,缓解种业企业未来的发展资金紧缺问题;出台制种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为制种企业承保4万亩制种面积提供风险金3789万元,降低种业企业制种风险;制定支持科研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推动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挂职任职,鼓励开展科企合作,提升企业科研能力。目前,全省持有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320余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7家,鸿翔种业被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实现种业振兴既要选育良种,也要提升良种生产供应能力。吉林省积极地推进2个国家级制种大县、1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认定7个省级农作物种子(苗)繁育基地。通过利用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强化了基地设施,提升了制种产能。目前,制种企业主要在省内公主岭、洮南和省外新疆、甘肃等地制种,制种面积长期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生产加工种子4亿斤左右,除满足省内农业生产用种需求外,部分种子还销往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近年来,吉林省种业市场监管取得明显成效,种业法律和法规及品质衡量准则体系不断健全,种业监管手段和能力明显提升,种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秩序更规范,种子质量水平快速提高,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通过建立完整试验主体退出机制,加强对主要农作物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试验的监管,强化了品种审定管理。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健全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制度,大幅度减少同质化和重大风险隐患品种。强化日常监管,严把基地关,重点检查制种基地种源等,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转基因种子、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严把市场关,严查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强化电商渠道种子经营行为监管,确保生产用种安全。强化案件查办,构建以属地为主、部门协同、区域联动、案件联查、社会参与的执法格局,建立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机制,加大种子案件协查联办力度,对套牌侵权、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保护合法人权益。建立种业企业信用档案及时发布红黑名单,对失信企业实施惩戒,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下一步,吉林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关于种业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实际的要求,围绕实现“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深度谋划好种业振兴工程,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重点以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种业科学技术创新、种业重点项目建设、扶优做强种业企业、强化种业市场监管等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全面推动种业创新发展,全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种业振兴步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吉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