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指导
发布会直播
日期:2023-12-16 作者: 技术指导

  今天,我们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先生, 总农艺师郭鹏先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新先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池方先生,农机化处处长王乃生先生,介绍全省春耕春播及农产品稳产保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介绍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有关问题。首先,感谢省政府新闻办和媒体界的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山东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看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坚持底线思维,千方百计稳住农业基本盘,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牢抓实,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受去年严重秋汛影响,我省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15-20天,晚播麦田比例较大,冬前苗情长势总体偏弱。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去冬今春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聚焦促弱转壮,千方百计推动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目前看,由于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春季苗情转化比较理想,明显好于冬前、好于预期。全省6000多万亩麦田中,一、二类苗麦田占比达到84%,比冬前提高32个百分点,接近常年水平,巩固了夏粮丰收基础。据最新遥感监测分析,截至4月底,全省除菏泽、聊城、临沂等市部分地区偏差外,其余市大部地区冬小麦长势较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均呈现偏好或持平状态。

  二是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压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努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生产和市场有效供应。一方面,强化信息汇集和市场监测。制定《“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方案》,建立了蔬菜、鸡蛋生产情况旬报制度和猪肉生产情况周报制度,启动了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山东)蔬菜价格日报制度,强化生产运行监测。另一方面,确定了一批稳产保供基地,有19个主产县作为蔬菜生产保供基地,161家生猪屠宰企业作为猪肉生产保供基地,23个主产县作为鸡蛋生产保供基地,17个主产县作为水产品生产保供基地。目前,各类生产保供基地基本未受疫情影响,产能稳定,全省主要“菜篮子”产品能够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全省蔬菜生产供应量日均可达30万吨左右,水产品日均约1.3万吨,猪肉日均可达6000吨左右,鸡蛋日均可达8000吨左右。

  三是推进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着力培植壮大蔬菜、果品、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今年以来,全省新获批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11个,总数分别达到6个、13个、89个,创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在全省范围内储备了1791个涉农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达2585亿元。聚焦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组织并且开展了2021年现代农业强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农产品加工业高水平发展先行县、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行县评选工作,经过“县级申请、市级推荐、省级认定”的程序,确定了荣成市等10个县(市、区)为2021年现代农业强县,平阴县等10个县(市、区)为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胶州市等10个县(市、区)为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高水平发展先行县,莱西市等10个县(市、区)为2021年畜牧业高水平发展先行县,分别给予1亿元和500万元奖励支持。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夏粮是我省主要口粮,产量接近全年的一半,夏粮丰收对确保全年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全力稳定小麦播种面积。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粮食生产,始终牢记习关于扛起粮食大省责任的嘱托,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牢牢抓在手上。省委书记李干杰、省长周乃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指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国家安排我省的面积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责任。加大耕地“非粮化”、退林还耕、撂荒地整治力度,对整治腾出的土地及时组织复耕复种,大多数都用在粮食生产。积极克服严重秋汛影响,全省落实“四补一促”抗湿播种技术措施,多播一亩是一亩,实现了应播尽播。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6003万亩,较上年增加12万亩左右。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全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针对小麦播种偏晚、土壤养分流失较重、底肥施用不足的实际,我们把加强肥水管理作为冬春麦田管理的关键一招,成立了粮食生产专家指导组,建立了帮包联系机制,督促指导各地抓好粮食生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印发了小麦全生育期生产管理技术预案、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扎实开展了“攻坚克难夺夏粮丰收”“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科技壮苗”三大行动,因地因苗科学管理,分类施策,全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据最新苗情调查显示,目前,全省一、二类苗麦田占84%,比冬前增加32.4个百分点。全省麦田已浇水4436万亩、施肥4469万亩、病虫草害防治7400万亩,春管总面积达1.8亿亩次。

  三是狠抓防灾减灾,全力减轻各类灾害损失。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小麦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针对小麦条锈病防控,省委书记李干杰同志专门作出批示,省长周乃翔分别给16个地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出一封信,副省长李猛发出“一喷三防”全覆盖总动员令,要求各地坚定压实属地责任,狠抓防治关键措施落实,坚决遏制小麦条锈病发展蔓延势头。今年,省财政统筹6亿元资金,对全省6000多万亩小麦开展“一喷三防”全覆盖。目前,各地正抓住关键期全方面开展作业,已开展“一喷三防”面积4797万亩次。同时,重视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帮助农民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山东是畜牧业主产省份,肉蛋奶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在满足本省消费的同时,还有1/3的畜产品外调,主要供应京津沪浙等省市。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的目标定位,多措并举稳生产、保供应、促发展,实现了畜牧业高水平发展开门稳、开门红。

  一是生产水平领先,综合供给充足。构建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一揽子”政策体系,健全政银担合作扶持机制,引导支持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目前,全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92家,位居全国首位。今年一季度,全省饲料产量1021万吨,同比增长2.6%,猪牛羊禽肉产量218.3万吨,同比增长1.2%。总体上看,我省畜牧业发展势头平稳,肉蛋奶有效供给具备坚实的支撑和保证。

  二是价格走势企稳,市场运行有序。综合运用四个方面的“工具箱”,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实施监测调控,滚动分析价格运行,发布价格周报;建立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保持能繁母猪存栏285万头、规模猪场1.17万家的规模水平。增强基础保障,一方面,联合有关部门率先建立3万吨省级饲料粮储备,促进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筛选确定一批肉蛋奶保供基地,构筑稳产稳供“压舱石”。精准指导服务,实行分市包保,帮助解决畜牧公司制作经营实际困难2万余个,保障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畜牧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落实保险兜底,扩大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为养殖场户提供风险保障110亿元。今年以来,主要畜产品价格呈现低位震荡态势,供需相对宽松,预计上半年价格仍将处于平缓可控区间,不会出现大涨大跌,市场运行有望持续向好。

  三是畜禽种业提升,振兴步伐加快。实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加快建设国家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推进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和新品种培育,构建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畜禽种业发展体系。目前,全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4%,畜禽种业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白羽肉鸡、蛋鸡供种能力占全国30%,肉鸭占45%以上,奶牛冻精占国产冻精市场占有率超过40%。在这里,还有一份喜悦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我省自主培育畜禽新品种不断涌现,鲁西黑头羊、中新白羽肉鸭等性能优秀、国内领先,今年,通过普查还发现了多个珍稀地方畜禽品种,比如,“烟台䅟糠鸡”,已经消失了二十多年,重新发现了踪迹。这些都为畜牧生产注入了丰沛的源头活水。

  四是农牧循环深化,绿色发展提升。统筹布局优化、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监督指导,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在56个畜牧大县实施整县推进项目,实现畜牧大县全覆盖。大力总结推广样板典型120个,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合力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前,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走出一条绿色畜牧的山东路径。

  五是模式业态升级,创新活力增强。今年,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近2.2亿元,重点支持黄河流域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省财政拿出5000万元对10个畜牧业高水平发展先行县实施奖励。实施“健康肉”供应链建设,“齐鲁畜牧”公共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的提高。培育智慧畜牧业基地和牧场211家,建设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接入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26.2万余家,汇聚融通数据信息2.3亿条。建设国家级畜牧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畜牧产业园4个、省级产业园21个,沿黄肉牛、胶东肉禽、高端现代奶业等多个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隆起,预制菜等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品牌引领、数字赋能、创新融合、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

  谢谢您对渔业工作的关心关注!确实如您所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理念的逐步形成,水产品的消费量是在持续不断的增加的。现在不少水产品已经由过去的区域性、季节性消费转为全民消费、常年消费。

  我省是水产品生产、消费大省,目前,水产品生产是稳定的,市场供应是充足的。2021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54.1万吨,蛋白质当量相当于340亿斤粮食,其中养殖占到了75%,满足了城镇和乡村居民多样化、高品质生活需求。今年1—4月份,全省水产品产量158.7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119万吨,增长4.1%。

  在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大粮食理念,落实习关于“宜渔则渔”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进“海上粮仓”战略实施,突出海洋牧场、标准化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积极拓展深远海等养殖新空间,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打造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

  一是稳定现有水产养殖面积。全省水产养殖面积76万公顷。就渔业来讲,滩涂水域就像粮食之于耕地,水之不存,渔将焉附?去年,省和16市、108个水产养殖重点县均经本级政府同意,编制发布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我们将严格落实省、市、县三级布局规划,持续推进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做到应发尽发,让养殖渔民吃上定心丸,稳定好现有水产养殖面积。

  二是稳步拓展深远海养殖。2018年,我国首座自主研发的5万立方米全潜式大型智能网箱“深蓝1号”建成下水,开赴离岸130海里黄海冷水团水域养殖三文鱼,吹响了我省进军深远海的号角,2021年6月成功收获三文鱼15万尾,今年5月份将再次收鱼10万尾。近年来,“长鲸一号”、“佳益178”、国鲍一号、耕海一号、经海系列大型深远海智能网箱相继交付使用。青岛国信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已于今年“五一”期间下水完成试航。我们将持续支持烟台“百箱计划”、日照“千箱工程”和省海洋集团“牧渔系列”深水网箱等项目建设,打造水产绿色养殖新的增长极。

  三是深挖盐碱涝洼地开发利用潜力。我省有盐碱涝洼地近900万亩,盐碱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产养殖的资源优势。在菏泽、滨州、东营等沿黄流域筛选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小龙虾、黄河鲤等品种,重点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上粮下渔等生态模式的技术创新,努力在节水净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在东营、滨州和潍坊北部区域,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盐碱地和地下咸水资源,开展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海大集团、恒兴集团等头部水产企业已在该区域布局了一批工厂化园区,在饵料、苗种、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引领创新发展,将为我省水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新动力。

  四是扎实做好水产苗种供应。我省是水产苗种选育、生产、使用大省,目前是苗种投放的关键季节,针对各地因疫情对苗种供应、运输造成的影响,我厅一方面及时下发通知,指导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主动担当、靠前服务,对需要跨省、跨市运输的,及时与对方所在地渔业主管部门联系,采取“点对点”闭环运输管理;另一方面按照全省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统一部署,为有跨省运输需求的企业办理“跨省通行证”。全省冬春季共生产各类水产苗种1.2万亿单位,已完成投放约1万亿单位,保障了苗种供应,稳定了全年生产形势。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播事关全年农业丰产丰收。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春季农业生产不放松,春耕春播进展顺利,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一是压实责任保面积。面积是保障产量的基础。今年国家安排我省的粮食播种面积1253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314.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养面积150万亩,省里将这些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抓住春播有利时机,深入宣传发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分地区、分作物、分品种逐一研究,引导农民积极扩大春播粮食作物面积,努力挖掘增产潜力,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省春播面积3167万亩,较上年略有增加,其中粮食572万亩、棉花154万亩、花生923万亩、蔬菜1423万亩,其他春播作物95万亩。目前,我省春播已进入高峰阶段,已播种农作物1965.9万亩,占62.1%,预计总体将于本月中下旬结束。

  二是分类施策抢抓农时。针对今年以来的复杂疫情影响,我省积极应对,及早制定农资保供措施,联合交通等部门开辟农资运输车辆“绿色通道”,打通农资运输卡点堵点,保障农资及时足额供应,确保不误农时。针对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发挥好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大农资直供力度,大大降低农资成本。同时,将中央安排的15.176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第一时间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引导农民早备农资、备足农资,满足春耕春播需要。面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情,引导具备浇水条件的抗旱造墒播种;对没有抗旱条件的,及早整好耕地,待具备条件时立即播种。

  三是多措并举保蔬菜供应。我省是蔬菜生产大省,对全国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供应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应对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更加凸显了山东蔬菜的地位和作用。今年以来,我省围绕冬春蔬菜供应,加大设施蔬菜生产力度,印发了冬春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蔬菜专家开展线上、线下生产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做好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上市档期安排,有力保障了蔬菜的均衡供应,满足了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据农情调度,今年全省春播蔬菜面积1423万亩,较上年增加5.2万亩,已基本播种完成。目前,全省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品种多样、价格稳定。在加强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搞好产销衔接,特别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加强与交通、商务、供销等部门合作,全力打通鲜活农产品运输堵点卡点,充分的发挥商超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作用,统筹解决好产区“滞销卖难”、销区“买难买贵”问题,保障了蔬菜产品“产得足、供得上”。

  谢谢您的提问。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多措并举,抓好三夏机械化生产组织管理,确保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抓好小麦机收减损,实现减损降耗、提质增效;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保障,推进大豆产能提升、大豆产业振兴。

  一是提早谋划,把握“三夏”生产主动权。“三夏”农业生产作业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多部门联动配合,我们会同交通运输、气象、公安等部门,发放跨区作业证2.7万张,办理技术服务车免费通行证231个,协同做好气象预警、作业秩序维护等工作。与省商务厅、石油部门联合印发农业用油惠农保供通知,开辟农机加油绿色通道、农机优惠绿色通道、农机服务绿色通道,确保农业生产油料有效供应。另一方面,多方面组织调度,三夏麦收前,依托农机维修网点,开展农机操作、维修、安全等技术培养和训练,指导机手调试检修各类机具,为顺畅进行机收作业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当前全省各地疫情仍在多点散发、部分地区疫情较重等情况,调度摸排各地农机下田作业困难问题,指导各地制定小麦机收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细做实疫情条件下工作流程、人员、机具等各项保障工作。及早摸清各地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能力、机具装备分布情况,确保遇到疫情封村农机能调得出、用得上,确保每个地块都有机可用、能收得上。

  二是减损降耗,做好机收减损大文章。去年,世界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成功召开,全社会形成了节约粮食、降低损耗的浓厚氛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将粮食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做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全省以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为抓手,树牢“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理念,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今年我们继续组织并且开展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竞赛和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评选“农机作业减损能手”,切实发挥好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强农机手队伍管理和指导,确保正常作业条件下粮食机收损失率全面控制在现行标准内,挽回一斤是一斤。

  三是完善政策,打好大豆播种第一仗。今年,国家安排我省15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这项政治任务,种不种得上是基础,实用高效机具保障是关键。发挥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按照35%的补贴标准对复合种植急需的相关机械优先补贴、应补尽补。牵头黄淮海地区省份,制定了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田间验证规范,组织并且开展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田间试验验证,加快遴选出符合我省农艺种植要求、质量过硬的产品纳入农机补贴范围,目前初选16家企业29个型号产品作为我省复合种植专用机具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落实中央资金重点对种子、机具等物化投入及社会化服务环节进行补助,安排省级专项资金对复合种植机具购置再支持。

  在春耕春播和农产品稳产保供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壮苗稳产量。全省有粮食种植合作社6.8万家,家庭农场近18万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施肥、灌溉、除草等壮苗行动,应用绿色高产技术,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深层次地融合。比如: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为2.5万亩小麦建立全生育期档案,利用遥感卫星24小时监测小麦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线上线下相结合巡田,定制科学精准的小麦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方案。高密市大牟家镇刘莉家庭农场种植规模1300亩,全部采用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生产技术,农业技术专家通过“云上农业专家团信息平台”对麦田进行实时监测、线上诊断开方,科学精准到位,助力春耕春播。

  二是集采降成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集体采购农资,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农资价格和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威海市建设镇域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42个,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2374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服务站点,与中化农业、金沂蒙、先正达等农资厂商建立直供体系,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药、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供应服务。高唐县通过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农资配送“源头化”、供应“标准化”、品质“一致化”,减少至少2级中间商,成本降低15%左右。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采购贮存化肥2000多吨、农药20余吨,及时配送到广大农户,保证了春耕农资供得上、不断档。据统计,全省有4.7万家农民合作社统一组织了农资采购。

  三是服务无接触。面对新冠疫情、小麦条锈病情双重叠加的不利影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迅速下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1.51亿元,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等作业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机具、技术优势,为广大农户提供“无接触”“保姆式”服务。济南市济阳区开发了“农业生产托管签约支付平台”,今年以来8000多个农户和服务组织线万亩。莱西市供销普惠农业服务企业根据农户在网上下的作业订单,按照约定时间完成作业,同时录制作业影像上传,方便农户随时随地了解作业情况,目前已完成春耕6000亩,植保6500亩,追肥1000余亩。胶州市洋河镇4家农机合作社通过微信群统一调配机械,组成8个作业队,对托管农户进行春耕春管统一作业服务,完成深松整地1万亩、小麦植保2.5万亩、马铃薯种植2800亩。齐河县齐力新农业服务公司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及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作业110余万亩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5.6万家服务组织为669万个农户提供小麦生产托管服务,其中,耕种防收全程托管322.6万亩,多环节托管2104万亩。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别的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高欣磊,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