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黑土地上抓牢玉米“我国芯”
日期:2024-01-19 作者: 行业新闻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7月29日摄,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夏天里的黑土地,青纱帐一望无际。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走进富民种业科技演示园,一排排挺立的玉米就像承受审阅的战士,络绎在青纱帐里的农技人员正忙着进行育种实验。

  “习‘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这句话对我这个搞了十几年种子研制的人来说,既振作决心,又让我感觉重任在肩,有必要加速选育更多装上‘我国芯’的玉米种类。”富民种业科技演示园负责人张彦民说。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镇,农技人员运用无人机对玉米田进行植保作业(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作为梨树县首要玉米新种类的繁育基地之一,这个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种业科技演示园,现已成功选育出上百个玉米新种类,其间十几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并推向市场,在东北地区现已累计推行上千万亩。

  “你瞅瞅这一株,长得‘娟秀’,秸秆健壮,是正在培养的新种类。”说起玉米种子,张彦民打开了话匣子。“洋种子”冲击国内市场,一向是张彦民心头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他也暗下决心,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要害,一定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张彦民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镇富民种业的田间给玉米授粉(8月2日摄,手机相片)。新华社发(徐强 摄)

  科技演示园里既有育种基地,也有实验室。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的科研攻关意味着很多财物金额的投入和绵长的周期,有时上百万元的投入,从上万个新种类组合中才干选育出一个优良种类。

  在海南建实验基地、与高校展开协作……张彦民和团队不断探究。比方,通过我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科研力气支撑,不只使用分子育种等先进的技能,还通过玉米棚膜栽培科研资料实验,在吉林黑土地上完成玉米科研资料两季栽培,快速缩短选育时刻。

  在演示园一块田地里,玉米根系牢牢地扎进土壤,用力拉扯玉米秆,一松手,敏捷回弹。“玉米秆粗大健壮,抗倒伏。”说起新种类的抗倒伏才能,张彦民一脸自豪。上一年八九月份,吉林遭受飓风“三连击”,玉米大面积倒伏,当地抗倒伏种类却体现杰出。种粮大户张文镝的90公顷抗倒伏玉米没受影响,卖粮收入超越300万元。

  李水英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镇富民种业的实验田内展现不同种类的玉米雄穗(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镇富民种业新种类展现田内的玉米(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抓牢玉米“我国芯”,既要育种,还要育人。在演示园的育种基地,还活泼着一群大学生。在实验田里,李水英正在烈日下给玉米授粉。“00后”李水英来自新疆,是辽宁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正值暑假,李水英没有回家歇息,而是挑选社会实践,主动到村庄“喫苦”斗争。

  “眼下正是玉米吐丝授粉的要害期,早上5点多起床,7点按时下地干活儿,除了正午时间短歇息,一向干到太阳下山。”李水英说。通过一段时刻的实践,她不只把握了给玉米授粉的技巧,还对育种越来越感兴趣。

  十几年的育种日子,张彦民说辛苦但值得,他结识了当地一批情投意合的人。这些黑土地上的育种人,既有农业专家,也有种粮大户,还有种子公司负责人。我们常常在一起沟通,谈得最多的是田间地头新变化,期盼最多的是为玉米装上“我国芯”。

  本年中心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怎么让种业装上更多“我国芯”?张彦民倍感肩上的重担,也分秒必争加速研制。本年,演示园又有5个选育成功的玉米新种类将参加国家和省级审定。他说,有更完善的科研系统,越来越巨大的开发团队,还有越来越多酷爱乡村的年轻人,玉米“我国芯”一定会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中。

  封面新闻丨上升向好、成色十足、体现亮丽、殊为不易:2023我国经济“年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