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贝博官方app下载地址
“川种”图强 探寻四川鲜食玉米的发展密码丨“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
日期:2024-04-10 作者: 贝博官方app下载地址

  5月18日,在四川农业大学位于崇州的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里,青翠挺拔的新品种鲜食玉米苗已到腿高度。

  四川春玉米播种正季虽过,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教授林海建没来得及休息,又赶到1500公里外的云南景洪。作为该校玉米种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南繁基地,这里春节种下的玉米种子迎来丰收季节。

  当天,四川农业大学2023年西南及南方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鲜食玉米新品种转化签约仪式在景洪举行。该校与5家企业签下协议,转让多个鲜食玉米品种,转化总金额达160余万元。这是四川作为种业大省,为我国西南及南方地区供应优质鲜食玉米品种的生动诠释。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卢艳丽介绍,早在10年前起,四川农业大学种业科技创新团队的玉米育种专家就开始前往云南,开展玉米南繁工作。联合云南省8个地市州种子管理站和部分育种企业,团队收集国内外大量鲜食玉米种质资源,以我国西南及南方地区为种植范围,开展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育种攻关研究。

  从资源创建到一个玉米新品种诞生,即使在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花费科研育种团队10年以上的时间,作为玉米品种培育基础的自交系更要经过七八代才能纯合稳定。

  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差异,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和人间天堂西双版纳,拥有不同的光热条件。团队成员汪青军告诉记者,两地繁育基地“打时间差”,每年玉米繁育能够增加一季,“这样一年就能当两年用。”

  在他看来,利用南繁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无疑帮助我省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按下了倍速快进键。另外,利用不同光温热条件,通过异地异季穿梭选择,有利于新品种适应性和抗病性等性状的优化。这个原本白净的湖北小伙儿自嘲说,在年复一年的“穿梭”中,他和同事们完成了“自然美黑”。

  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科研育种团队与种业企业、种植主体的合作,有很多种形式。科研育种团队先育种,后向企业出售成果,是早年较为常见的形式;由企业分析预判市场对于农产品品种需求,并将相关需求告知科研团队,团队育种攻关科研工作者据此“定制”新品种,是近年来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与这些做法不同,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选择直接与地方种子管理站联合育种、试验示范和协同推广,再由部分企业进行产业化示范。

  “地方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与当地种植户保持着长时间的直接联系,玉米种植户想种什么样的玉米,都会跟我们直接反映。”丽江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芮体江告诉记者,借力地方种子管理站,育种专家团队得以直接地了解种植一线对于鲜食玉米品种的性状需求,让种植主体种玉米“更合心”。

  2020年至2021年的第一轮试验和2021年至2022年的第二轮试验中,他们分别试验了17和21个甜、糯、甜加糯玉米新品种。

  “我省鲜食玉米消费主要以鲜食为主,这是产业附加值一直提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林海建告诉记者,四川鲜食玉米产品单一、产业延伸不足是一大短板。同时由于我省鲜食玉米集中上市度高,采收期短,规模化深加工企业有待增加,短期内供远大于求,导致价格波动极大,严重打击种植户积极性、阻碍了规模化集中种植。

  找到短板,也就找准了发力方向。在林海建看来,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升级,利用本省鲜食玉米科研力量雄厚优势,加大鲜食玉米新品种研发力度,更加精细划分鲜食糯质型、超甜型、甜加糯型、加工型、特用型品种,并进行早熟型、中熟型、晚熟型品种配合种植,用科研力量引领一条高端发展路线。

  “我省一直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试点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者。毫无疑问,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将拥有广阔前景。”团队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荣誉所长荣廷昭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我省抢抓“十四五”新时期宝贵发展机遇,开创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