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贝博官方平台下载
情系黄土 服务三农
日期:2023-12-20 作者: 贝博官方平台下载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位于山西北中部的忻州市,地处五台山脚下的黄土高原,该所的前身为山西省忻县专区农场,迄今已有60年的历史。

  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玉米研究所已慢慢地发展成为以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为主的专业性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30多名,在职高、中级研究人员68名(博士4人,硕士21人,学士27人);设有6个管理职能科室、9个科研开发研究室、2个科技开发实体(山西瑞普种业有限公司、山西维宝甜玉米有限公司),并设有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研究所现有耕地2020亩,各种科研设施建筑14791平方米,每年承担国家、省、院级科研开发项目40余项。

  近年来,该所十分重视科研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扩建与完善三个重点实验室(玉米栽培生理实验室、玉米分子育种实验室、玉米病理实验室)。重点开展玉米生理研究、玉米新品种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探讨研究、玉米分子辅助选择技术探讨研究、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探讨研究、玉米转基因技术探讨研究和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玉米科研领域的应用性研究。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非常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目前山西省的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小麦,成为全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显然,玉米研究所在山西玉米生产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多年来,该所一直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慢慢地增加科学技术创新,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科研开发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开发成果14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成果87项,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十一五”期间,玉米研究所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开发项目80余项,取得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审定玉米、小麦、大豆、小扁豆等新品种共计23个。重点示范推广的普通玉米新品种有忻黄单78号、忻黄单85号、瑞普9号、忻玉110、忻黄单156、荣鑫338等;甜糯玉米系列新品种有晋单(糯)41号、晋鲜糯6号、晋糯8号;菜用大豆新品种有晋豆(鲜食)33号、晋豆38号;小麦新品种有忻麦6160;小扁豆新品种晋扁豆1号。各种作物品种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约5000多万亩,增产粮食4亿公斤,创社会效益3.9亿元,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为山西省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甜糯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玉米研究所根据生产需求,重点开展了新品种的研发。先后选育出一批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甜糯玉米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育成使山西省的甜糯玉米实现了更新换代,走在了国内甜糯玉米行业的前列,深受种植户、加工厂家、消费者的青睐。该所甜糯玉米栽培和保鲜加工技术一直居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成功的速冻保鲜加工技术和真空包装保鲜加工技术,使玉米的保质期达到12个月以上,所生产的产品保持了原有鲜嫩玉米的形态、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产品合格率98%,可周年供应市场。

  “十一五”期间,玉米研究所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在土壤耕层改良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集深施肥和深松为一体的防秸秆堵塞深松施肥机,有效解决了玉米收获后土壤深松过程中的秸秆堵塞问题,为深松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抗旱、抗倒一直是困扰玉米育种家与种植户的难关,土壤耕层改良可以从栽培技术上有效缓解这两大难题。土壤耕层改良技术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耕层深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通过实施秸秆还田、秋深松、深施肥、秋旋耕、秋、春直播等技术措施,有效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和抗倒性。该所自行研制的防秸秆堵塞深松施肥机运行平稳,故障率较低,正常作业速度为每小时10亩~15亩,深松深度调节范围为30cm到50cm,施肥量调节范围为每亩30公斤到100公斤。去年年底,该深松施肥机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现已列入《山西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开始大面积示范与推广。这项以土壤深松为核心的玉米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目前已被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作为主推技术上报农业部,将在山西乃至华北春播平作玉米种植区推广。

  “十一五”期间,玉米研究所针对玉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开展三项技术探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项技术分别是:水地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玉米丝黑穗病综合控制技术、旱地玉米水分高效利用技术。

  水地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主要是集成玉米新品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科学田间管理和先进农业机械,从而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实现高水肥玉米高产、高效、高机械化作业的目标。该项技术已获得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一等奖。

  玉米丝黑穗病综合控制技术,主要是针对我国东华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近年发病严重的现状,以选育种植抗病品种、药剂处理种子、地膜覆盖、适当晚播、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拔除病株、轮作倒茬等多项栽培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旱地玉米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是针对我国近年来玉米主产区干旱现象严重的现状,提出的以秋深松、秋施肥、秋春旋耕、秋、春直播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这三项技术目前已在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项目中大力示范推广。

  “十一五”期间,玉米研究所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创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创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专家、公司与农民的信息通道,建立服务三农的致富“金桥”,是该所服务三农的重要措施之一。实现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以信息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信息化培养新型农民,以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该所承担的山西省星火计划项目“农村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研究与建设”,紧紧围绕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示范村,进行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与服务。完善与服务平台相对应的农业信息数据库、种植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及品种信息库、病虫害防治信息库、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库等。此外,在利用信息平台服务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民的需求,聘请省内专家定期为农民举办玉米栽培、玉米病害防治、果树栽培管理、奶牛饲养与管理以及家畜家禽疾病防控等不同内容的技术培养和训练,并免费为农民发放技术资料,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建立定点式专家扶贫团队,是他们近几年坚持的一项有效服务方式。所谓定点就是住村包户,扶贫团队中包括育种专家、植保专家、畜牧专家等。该所扶贫服务工作以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结合地方政府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充分的发挥利用研究所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坚持“立足包乡,服务全县;依靠科学技术,抓好示范;服务一村,带动一片;摆出样板,辐射周边”的技术路线,深入贫穷的地方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他们在山西代县、娄烦县实施科技扶贫示范工程,创建高标准的种植业科技示范园,大幅度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效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科技扶贫示范工程包括: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工程、种植业科技示范工程、蔬菜科技示范工程、农产品加工增值工程。通过科技示范,实现村村有科技骨干、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培养一支不走的农民科技队伍。种植业科技示范工程重点以引进良种、推广调控施肥等高产技术为主,在示范区内玉米平均亩产达700公斤以上,平均每亩地增加收入220元。去年,在山西娄烦县扶贫示范点,首次引进种植该所的普通玉米和糯玉米新品种,大旱之年获得丰收。科学技术人员还结合“一村一品”,从品种、技术上支持指导农民加工真空包装鲜食玉米,使农产品大大增值,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科技扶贫不仅给农民摆出了科技示范样板,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而且带动了周边农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