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贝博官方平台下载
【2024两会看重庆】“科企联合体”里的种业创新密码
日期:2024-01-26 作者: 贝博官方平台下载

  推动种业振兴,要解决种业科研力量分散、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重庆市探索整合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企业等力量,组建种业“科企联合体”,通过人才、资本、技术的有效配置,倒逼科研人员从市场方面出发,选育满足市场需求的品种,将油菜“庆油3号”“庆油8号”、玉米“渝单59”、辣椒“艳椒485”等一系列经过市场检验,深受种植养殖农户欢迎的创新品种不断推向市场,加快推进了种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步伐。

  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企业,是种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一些地方,种业科研与市场需求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脱节问题:科研院所拥有育种资源、技术、人才,但部分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育种偏向于发论文、评职称,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速度慢;种业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农民需求,但技术人才实力弱、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差,亟需科研支撑。

  种子作为农业“芯片”,市场性很强,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成果不能锁在柜子里,而是要拿到市场上检验,才能真正产生效益。种业创新发展需要发挥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各自的优势,结成研究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创新共同体。为此,近年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牵头,联合重庆市农科院、市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中一种业公司等近20家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共同组建种业“科企联合体”,重点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市场推广运用。

  “‘科企联合体’既要解决科研力量分散的问题,也要解决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已组建的10个“科企联合体”涵盖了水稻、玉米、生猪、蔬菜等10个不一样的种质资源,每个“科企联合体”由1家科研院所或种业企业牵头,联合2家至5家相关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组成,围绕相关种质资源研究课题进行联合科技攻关。

  在重庆,经过近3年运作实践,“科企联合体”育种,让科研人员能更贴近市场和农民,结合市场需求定向育种。这其中,重庆市农科院蔬菜团队与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就组建了“科企联合体”。“我们研发的一款主打品种‘艳椒425’,生长期120天左右,在四川、河南等辣椒产区很受欢迎,但在新疆、内蒙古等产区,由于霜期较早,这个品种就推不开。”该“科企联合体”研究员黄任中和记者说,科光种苗公司的经营人员天天跑产区、找市场,对辣椒种植户的需求很了解,他们向科研人员及时反馈,西北、东北辣椒产区需要生长期相对较短、适宜当地推广的品种。

  “综合市场反馈意见,科研人员集中筛选早熟材料、配制组合,选育出生长期在110天左右的‘艳椒485’新品种。面向适宜产区‘量身定做’科研攻关方向,市场反响很好,目前这个品种每年推广面积都在5万亩以上,实现了科研成果到运用的快速转化。”黄任中说。

  在重庆,依托“科企联合体”,资源共享、人才融通的创新平台得以搭建。重庆水稻育种专家王楚桃既是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的总农艺师。他带领10多人的团队,专门从事水稻良种的研发、推广。王楚桃说:“在企业里直接面对市场,让科研人员对农民的需求更敏感。”

  在重庆、四川等地,水稻生长既要经历低温寡照期,也要经历高温伏旱期,同时稻瘟病等病虫害也很严重,这就对水稻品质提出了多维度的需求。王楚桃介绍,研发团队按照耐高温、耐低温寡照、重金属吸附率低等技术方面的要求,在5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进行筛选、鉴定、配组,经过多年培育,育出的“神9优28”实现了优质高产、绿色安全、轻简栽培等技术目标,通过了国家审定,并在长江流域适宜区域推广种植。

  “科企联合体”通过搭建创收效益量化分配等机制,将绩效考核与科研成果及转化情况直接挂钩,使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种业公司实现利益共享,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根据重庆“科企联合体”建设方案和协议,“科企联合体”研发推广的玉米品种产生的效益,种业企业分60%、科研人员分25%、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人员分15%。重庆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杨华和记者说,光是品种效益分成,有的科研人员一人一年就能分到20多万元,这增强了大家瞄准市场科研攻关的信心。

  “放大‘科企联合体’效用,政府部门也在发挥非消极作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一方面政府公共资源要投入到种业企业不愿投、投不起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等公益性种业科研基础设施上,另一方面也要针对“科企联合体”市场化育种的定位,采取后补贴方式对相关方进行精准扶持。

  与“科企联合体”配套实施的后补贴政策,不同于一般科研育种立项即会补贴的模式,它不考核科研人员发了多少论文,而是以商品市场销售量、推广应用面积等市场化实际效果为评价标准实施奖补。这其中,通过“科企联合体”持续攻关,重庆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牵头研发的玉米新品种“渝单59”,因其具备产量高、抗倒伏、耐高温等优良特性,2022年推广面积5万多亩,2023年推广面积增长到近20万亩,获得了后补助资金,激励效用明显。